上谥号为“大帝”的皇帝,只有孙权一个吗,汉朝的大帝算不算

2025-10-16 01:47:24 西游IP

自秦始皇称帝开始,世事变幻,朝代更迭,先后出现的皇帝有数百之多,但被称为“大帝”的却寥寥无几,只有那些创造了极盛的王朝,对历史做出过突出贡献,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,功勋卓著,千古无二的君主才能被称为大帝。在史书上,虽然很少有直接称某皇帝为“大帝”的现象,但在民间却普遍接受了这种说法,从最初太昊伏羲为大帝,再到帝乙大帝、盘庚大帝,以及更为普遍的汉武大帝、永乐大帝、康熙大帝等。虽然是一种不太正式的称谓,但也表现了人们对这些君主一生功业的肯定,以及对他们的赞美与敬重。当然,并不是每位皇帝的“大帝”称号都来自民间,还有一些人因谥号为“大”,被称为大帝。

谥号中只有一个“大”字的皇帝,在历史上只有孙权一个,公元252年,孙权病逝,谥号为“大皇帝”。隋朝以前皇帝的称谓方式,应是国号加谥号再加一个帝字,比如汉武帝、隋文帝等,按照这种叫法,孙权应该被称为“吴大帝”,一不小心这个割据东南的局部皇帝就成了与汉武帝、明成祖并列的“大帝”了。虽然,孙权继承父兄之业以后,在江南混的还算是风生水起,在与曹操和孙权的争霸中,保住了江东基业,还曾经派人到达过海外的“夷州”,也算得上是一位有为之君了,但比起其他几位被称为“大帝”的君主,还是显得有些弱了。

其实,孙权被谥为“大”并不是他的子孙凭空想出来的,在《谥法》中确实有“大”这个谥号。《逸周书·谥法解》中说“则天法尧曰大”,意思是能顺应天意,效法唐尧的君主,应该称为“大”,至于孙权能否达到“则天法尧”的地步,这个问题见仁见智,无法定论,毕竟有人认为他是偏安一隅的军阀,也有人认为他是乱世之中的英雄,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。

在历史上,孙权并不是第一个被谥为“大皇帝”的人,在他之前,西汉开国之初,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活着的太上皇刘煓的谥号也是“大皇帝”。这位刘煓,名昂,字执嘉,号显初,又号太平,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父亲。刘邦建立汉朝以后,不想让这个老爷子当皇帝,于是就想出了“太上皇”的名号,待到刘煓死后,刘邦给他上了皇帝的尊号,也就是“汉大帝”。

除了孙权和刘煓外,还有在大字之前加别的字的谥号,最为出名的是唐代唐高宗李治的“天皇大帝”。唐高宗在位时期,唐朝经济文化继续快速发展,史称“永徽之治”,唐朝的疆域和国力也在此时达到鼎盛,灭西突厥、破百济、灭高句丽,李治称“大帝”倒也是实至名归的。与李治相比,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建立者刘龚,仅仅占据了岭南一隅,称帝已经是自不量力了,死后竟也被谥为“天皇大帝”,显得十分荒诞。

从唐朝开始,谥号已经失去了以前的严谨性,成为为帝王歌功颂德的一种手段,而且字数越来越多,越来越浮夸。宋真宗时期,在宰相王旦的蛊惑下,追认赵玄朗为先祖,追尊为“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”,庙号圣祖,这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个,因为谥号,被称为“大帝”的人。

虽然李治、刘龚、赵玄朗的谥号也被成为“大帝”,但他们的谥号并不仅仅是一个“大”字,而被谥为“大皇帝”的另一个人刘煓,却没有当过皇帝,如此算下来,数百位皇帝之中,竟真的只有孙权一人的谥号是“大皇帝”了。